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韩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43

中国最新的稀土出口限制有哪些?


中国商务部对稀土元素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直接警告韩国制造商不要向美国国防承包商供应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2025 年 4 月发出的正式信函明确针对生产国防和高科技应用关键部件的公司。


北京的限制措施专门针对用于武器系统、先进电子产品和高科技消费品的稀土材料。这些措施的实施是对特朗普总统政府期间美国关税的直接回应,代表了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的蓄意升级。


这些限制主要集中在加工稀土材料而不是原矿石,针对中国保持最强大优势的高价值供应链。含有钕、镝、铽和其他关键元素的产品面临严格的出口许可要求,这实际上为国防相关制造创造了瓶颈。


中国的方法展示了复杂的目标定位,专注于替代品有限且替代品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或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的“瓶颈”材料。


中国商务部的警告专门针对参与生产电力变压器、电池、显示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和医疗设备的韩国制造商。三星、LG、SK 海力士和现代重工等公司收到明确通知,称违反这些新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导致重大制裁。


由于这些限制,现代重工已经停止向美国运送海军雷达部件,这表明对国防供应链产生了直接影响。正式警告包括暗示对违规行为可能进行经济处罚和市场准入限制的措辞。


为什么中国将目标对准韩国制造商?


中国针对韩国制造商的战略代表了一种在不与华盛顿直接对抗的情况下破坏美国防御能力的复杂方法。


通过针对韩国中间商,中国旨在阻止关键材料流向美国国防承包商,而不直接挑战美国公司。韩国公司为美国 F-35 战斗机供应大约 15-20% 的专用部件,这些战斗机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的稀土元素。


该战略利用了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中国控制着全球 85% 的加工能力。通过向韩国制造商施压,北京可以间接影响美国的国防准备工作,而不会立即触发对中国公司的报复措施。


国防分析师指出,稀土限制可能会将美国关键武器系统的生产推迟 12-18 个月,同时正在寻找替代供应商。


韩国是美国国防系统零部件的重要制造中心,其 70% 以上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这种依赖性造成了中国现在正在利用的重大漏洞。


通过将韩国置于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国防合同之间做出选择的艰难位置,北京表明了它愿意对美国盟友施加经济压力。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利用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来瓦解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


“通过向首尔施压,北京间接地加剧了美国的防务准备,同时考验了华盛顿联盟网络的弹性,”乔治城大学贸易政策报告解释说。


稀土元素对现代技术有多重要?


稀土元素,尽管它们的名字,但在地壳中相对丰富。然而,它们的独特特性使它们在许多先进技术中不可替代。


现代防御系统非常依赖稀土元素。一架 F-35 战斗机大约需要 417 公斤的稀土,而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大约 2,800 公斤的稀土用于各种系统。


这些元件对于制造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至关重要,其中钕磁铁在小型电机和执行器中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雷达系统依靠稀土组件进行信号放大,而电子战设备需要专门的材料来实现干扰和检测能力。


军用飞机、船舶和地面车辆严重依赖稀土基组件,从导航系统到通信设备,无所不包。钐钴合金对于航空航天中的高温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些应用中,性能可靠性至关重要。


这种依赖性远远超出了军事应用。电动汽车电机每单位消耗 1-2 公斤钕,预计到 2030 年,全球需求将增加两倍。这个不断增长的民用市场给本已紧张的供应链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和音频设备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稀土元素来实现小型化和性能。一部智能手机含有少量的钕、镝、铽和钇。


MRI 机器等医疗设备使用大型稀土磁铁,每单位需要高达 700 磅的钕。“在紧凑的高性能磁体中,稀土根本无可替代,”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指出,强调了中国正在利用的技术依赖性。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如何?


中国在稀土元素领域的战略主导地位代表了数十年来深思熟虑的产业政策和投资。


中国目前精炼了全球约 85% 的稀土元素,并控制了约 70% 的采矿产量,尽管中国仅拥有全球已知储量的 37% 左右。这种不成比例的控制源于北京对采矿、加工和制造业的长期战略投资。


美国 80% 的稀土材料从中国进口,尽管美国国内储备估计为 1.5 万亿美元。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国家出于环境问题和经济因素将采矿和加工外包,这种依赖性已经发展起来。


“中国的垄断源于数十年的补贴生产和环境放松管制,”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并强调了北京如何优先开发这一战略资源,而其他国家则专注于其他地方。


北京的《稀土产业发展规划 2025》拨款 100 亿美元用于先进分离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加工这些关键材料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


中国过去曾表明其愿意利用稀土出口作为地缘政治杠杆。2010 年,在尖阁诸岛/钓鱼岛的领土争端中,中国削减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导致镝等元素的价格飙升了 10 倍。


那场危机促使日本在稀土回收和替代采购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将其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度从 2010 年的 90% 降低到今天的约 60%。然而,大多数国家仍然比日本脆弱得多。


在 2019 年早期的贸易紧张局势中,中国短暂限制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发出了其愿意利用其主导地位的明确信号。这些先例建立了一种将资源控制作为经济治国工具的模式。


这会对美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稀土限制代表着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的重大升级。


这些限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新关税之后实施的,这造成了威胁全球贸易的报复循环。美国国防部已在 2024 年拨款 12 亿美元用于稀土储备,比 2020 年的水平增加了 300%。


此次贸易争端升级与以往贸易争端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防供应链直接成为目标,这表明转向国家安全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经济竞争。“这是具有军事意义的经济治国之道,”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份分析报告警告说。


由于关税和其他限制,自 2023 年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已经下降了 18%。稀土争端有可能加速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脱钩。


美国可能会针对中国科技公司或金融机构实施额外制裁或出口管制。2024 年《国防授权法案》第 889 条已经禁止在 2026 年之前在敏感的国防系统中使用中国稀土,这给承包商带来了合规挑战。


西方国家可能会加快开发替代供应链的努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澳大利亚矿山签订的 2025 年合同就是这种转变的早期例子。美国政府已经确定了 50 种依赖外国造成战略脆弱性的关键矿物。


这种报复循环有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脱钩,企业将越来越多地被迫在日益分化的全球经济中选边站队。


这对全球供应链有什么影响?


稀土之争凸显了全球化生产系统中的根本脆弱性,这些系统将效率置于弹性之上。


韩国制造商在保持对中国材料的获取和为美国国防合同提供服务之间面临艰难的选择。根据行业估计,供应链多元化可能会使制造成本增加 20-35%,从而显着影响利润率和消费者价格。


公司可能需要建立平行供应链来服务于不同的市场,用于美国国防合同的产品在使用非中国材料的设施中制造。这种冗余会导致效率低下,但对于合规性来说可能是必要的。


财富 500 强制造商报告称,78% 的制造商正在积极制定应急计划以应对关键矿物短缺。BMW 和 Siemens 等公司的区块链试点现在跟踪稀土来源,以确保遵守日益复杂的法规。


西方国家正在迅速增加对国内稀土生产的投资,尽管开发有竞争力的替代品需要多年的持续投资。稀土元素的分离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而中国保持着显著的技术优势。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正在快速推进采矿项目,澳大利亚的 Arafura Resources 将于 2024 年开始生产氧化镨钕,尽管这仅占全球需求的 5%。


中国以外的加工能力已成为一项战略重点,自 2023 年以来,美国关键矿产倡议 (US Critical Minerals Initiative) 资助了 12 个新矿山,目标是到 2030 年实现 50% 的自给自足。然而,建造加工设施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投资。


Apple 于 2024 年在 iPhone 中转向使用回收稀土,这表明了公司如何应对,通过城市采矿电子垃圾将中国的采购量减少了 40%。


各国如何应对稀土供应脆弱性?


各国正在寻求多方面的战略,以减少对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脆弱性。


美国已明确将稀土依赖确定为国家安全问题,并实施了一项降低脆弱性的综合战略。《国防生产法》已被援引以支持国内稀土开采和加工项目。


已经出台了立法,为国内稀土生产提供税收优惠和监管支持,并得到了两党对减少战略脆弱性的支持。五角大楼已经制定了一项稀土储备计划,以确保在供应中断期间的短期供应。


正在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盟友的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替代供应。四方联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成立了一个关键矿产竞赛工作组,专门关注稀土供应安全。


韩国可能面临最具挑战性的处境,即平衡与中国的广泛经济联系与与美国的安全联盟。韩国制造商夹在相互竞争的监管制度之间,在这两个市场都有很大的风险敞口。


韩国政府设立了 30 亿美元的稀土储备基金,旨在到 2026 年确保 90 天的库存,作为供应中断的缓冲。这代表了在开发长期替代方案的同时立即采取缓解策略。


韩国公司加快了对回收和材料效率的投资,寻求减少稀土的整体消耗。领先的公司也在探索对非中国采矿业务的投资,以确保替代供应。


欧洲原材料联盟 (European Raw Materials Alliance) 正在形成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替代稀土资源,并在 30 个国家/地区协调工作。日本的战略储备、回收和多样化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对回收技术的投资正在增加,斯坦福大学的生物浸出技术从电子垃圾中回收了 95% 的稀土。欧盟委员会的预测表明,到 2035 年,回收可以满足 30% 的稀土需求。


对替代材料的研究正在加速,但寻找具有同等性能的替代品仍然具有挑战性。对于许多应用,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特性,这使得当前技术难以或不可能替代。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