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之外,今年国内的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也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截至目前,今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尚未下发,而2024年首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在去年2月7日就已下发,相比之下,今年首批稀土指标已经“迟到”3个月。
业内认为,今年首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迟迟不见踪影,或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下游需求不振、进口矿被纳入指标管理范畴等因素有关。
在近日举行的SMM稀土行情专场直播中,杨佳文表示,“结合当前市场情况分析,SMM预计2025年两批稀土开采指标合计将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幅度约为3.7%。其中,岩矿型稀土26.1万吨,同比大约增长4%;离子型稀土1.9万吨,同比继续持平。”
在杨佳文看来,今年以来,稀土原材料供应量持续偏紧,同时,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行业的兴起为稀土板块带来了新的需求,今年全球氧化镨钕的供需缺口预计为3500吨,供需关系的改善将进一步支撑稀土价格回升。而随着一系列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控,预计镨钕金属价格波动幅度将被控制在10万元/吨之内,这将有利于保证镨钕金属利润率的稳定。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缅甸地区离子矿已恢复,但眼下正逢雨季,缅甸矿运输受影响,矿端持货商惜售情绪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下游钕铁硼企业进入接单淡季,部分地区金属厂开始停炉减产,短期终端需求量预计将不会出现明显增加。
盛和资源总经理黄平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尽管近期加征关税等因素引发市场对整体消费需求的担忧,影响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有所回调,但下跌幅度有限。随着政策的逐步明朗,预期后市将向好发展。公司稀土冶炼分离和金属加工的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水平。